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這對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智慧城市治理現代化呈現出新方向

  2008年,美國提出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概念。2010年美國IBM公司提出《智慧城市愿景報告》。2012年中國建設部提出94個智慧城市示范。2013年以后,中國多部委聯合整體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當前智慧城市治理現代化建設呈現出以下方向:

  一是城市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三化方向”,即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每個城市都有具體目標,比如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保障城市高水平運轉、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產品、不斷解決城市發展運轉中的難點和痛點。

  二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價值主要包括三方面:人本性、公共性、協同性。從人本性來講,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城市來講,以市民為中心,這是我們執政黨的立黨之本,要提高老百姓的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公共性是指城市治理是有邊界的,主要在公共領域,比如行使公共權力、代表公共利益、維護公共秩序、承擔公共責任、提供公共服務等等。協同性是指城市治理的政府部門需要和社會、市場、公眾緊密融合、協同治理。

  智慧城市治理現代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要有問題導向、問題意識,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為城市治理提出了多方面需求。城鎮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大概用4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100多年的城鎮化道路,成就很大;另一方面,城鎮化也帶來了問題,比如1978年我國城鎮化率大概只有19.8%,到2020年超過了60%,城市居住人口超過了8.5億,這8.5億當中有1.6億屬于農民工,相對于城市屬于外來人口。

  我國在城鎮化進程中,社會結構從二元社會變成了三元社會(在城市與農村二元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流動于城鄉之間的社會群體),農民群體在城市建設發展中做出較大貢獻,但在政策層面仍存在公平性問題。

  二是快速城鎮化給城市治理帶來挑戰,比如“城市病”、資源透支、環境惡化、交通擁堵、未老先衰、未富先老、可持續發展受到挑戰等問題。城市提供政務服務和社會協管的能力相對薄弱,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安全隱患增加,社會管理整體性比較薄弱,但群眾對服務訴求越來越高,這些暴露出我國在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在互聯網時代,資源共享難、互聯互通難、業務協同難等問題在城市治理現代化中也暴露出來。

  三是智慧城市建設中各地的差異很大,也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監管服務和公眾訴求還有較大差距、城市數字治理缺乏標準規劃、法制滯后。

  數據治理是智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關鍵

  2022年9月,國務院發布《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到“五大體系”,其中包括“構建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體系”。2022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對數據管理做出一系列重要規定。數據治理,簡單來講是組織對數據事務采取的行動,其核心是組織中與數據事務相關的決策權及相關職責的分配。

  在城市現代化過程中,數據治理能力的意義主要體現為:第一,提升公共數據治理能力是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數據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是精細治理的基礎。第二,加強公共數據治理能極大地整合公共數據資源,提高公共數據的共享水平。第三,加強公共數據治理能更好地造福社會,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

  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公共數據治理方面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在實現從三難、三通到三跨的目標時,數據治理成為瓶頸。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資源共享、業務協同、互聯互通是三大難題,需要實現“三通”——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最終實現“三跨”——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政務服務。

  二是我國公共數據治理主要存在“三低”現象,即整合度比較低、共享度低、開放度低。如何從“三低”走向“三高”是我國數據治理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是公共數據的治理難點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權力問題,存在部門利益壁壘。這是公共數據治理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數據對接存在多個條線。

  如何提升利用公共數據進行治理的能力

  提升我國公共數據的治理能力有何路徑?我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一是加強智慧城市建設中公共數據基礎設施的統籌,防止重復建設,特別要注重改變觀念,提高數據治理能力。這一工作意味投入較多資金建設大數據中心。這是公共數據治理的基礎設施,十分重要,但需要避免重復建設。

  二是通過改革加大公共數據改革的力度,提高公共數據資源的共享度。在整合過程中,要打通政府、事業單位、公共企業、部分互聯網機構的邊界;要打造城市超級APP,使其成為移動服務的總門戶,應用場景的集結地,政府、市場、社會的大平臺,便民利民的大通道。當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都在打造超級APP,極大地方便了公眾,提升了數據治理的能力。

  三是要制定嚴格的制度,保障公共數據資源的開放。其中要處理好公共安全與公共數據開放的關系、處理好在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橫向和縱向關系、處理好公共數據開放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的關系。當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文件已出臺,如何在公共數據安全和個人數據安全之間找到平衡是新的課題。

  四是在實踐中探索將部分公共數據資源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開放,實現雙贏。當前公共數據交易已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公共數據資源的交易增加了財政收入,而且推動了企業進一步利用公共數據造福社會;與此同時,還要推動部分公共數據免費向社會開放。這些方面存在較大的探索空間,也是新的課題。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超能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